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且许多事情纷纭复杂,难以真正深入彻底地研究。
实际上,人生一世,到底为了什么,都很难有明确定论。
世上人的种类固然多种多样,人生历程更是千奇百怪、不可胜数。
等而上之的,诗仙李白之“天生我材必有用”,狂放起来敢令得宠的皇帝近侍高力士为他脱靴等而下之的,鸡鸣狗盗之徒,也能帮助雇主孟尝君逃脱大难。
像许多网游竞技类书籍里面常常提到的一句话所说,没有无用的技能,只有无用的人。这话其实很偏颇,但是它强调的意味比较有道理。
有用或是无用,自己有没有能力适应社会,很大程度上,往往并非天赋的问题,而是人自己观念的问题。
比如说小严与赵东宏相比,小严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并没有主动有意识去努力,尽自己的力量改善自己的处境。
他的这方面能力有可能确实不如赵东宏,甚至比一般人也差。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真的没有主动用心考虑过和努力过,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人家残疾人“老四”有什么能力呀?
人家只是肯于自己摆一个地摊,每天买点价值低廉的日用品维持生活。
这就说到这里,不再深入了。
类似的还有老孙,北大毕业生竟然自己不工作了,只因为“看破红尘”了!一言难尽啊。
这里的论题,只是人生多姿多彩,人各有志不可勉强。
形形色色的人生,大概没有什么是非善恶之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上面讨论的,有一点是可以量化的,就是所谓的生活质量。
有些人的生活质量要好,有些人的生活质量要差。
人们的目光,往往会放在如何努力去改善现状,或者通过不懈努力,改变自己或者家人未来这方面。
而这又牵扯到另一个非常严肃的论题,那就是人生的意义何在。
人生,是为了谁或者为了什么?
个人,有没有什么具体目标,或者说,理想?
求得功名富贵而光宗耀祖,古往今来都是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共同理想。
而今天,普通老百姓更加现实了,绝大多数人们的理想也朴实多了,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过得不错就可以了。
后者与前面其实不冲突,前面那个完全可以当成终极目标,是上限吧后者可以说是退而求其次,只能算下限吧。
李铁如也正是如此,下限是及得上普通人,上限吗,还是不必再说了。
而李亚峰貌似没有下限吧?他似乎只想尽快功成名就,高高在上。
赵东宏这点,似乎没有他那么强烈。
人家小赵只不过觉得,自己确确实实很不错,早就应该成为承德市围棋一流高手了。
好事多磨啊,如果真有老天爷,那么老天爷一定有意是要多磨练他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