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孝成王为什么一意孤行,不听任何人劝阻,非要拜赵括为主将呢?
这两个疑问是实实在在的,军国大事岂同儿戏?
实际上我们知道的许多“历史”,都不那么真实准确而我们也没有追根究底,听一听就过去了。
李铁如也是这样,他根本从来没质疑过可能好奇过,却并没有深入思考。
现在就很简单了,皆因有了资讯发达的网络你不需要亲自去“考古”,只要上百度多搜集相关资料,就能了解到比过去多很多倍的有效资讯。
据说,赵括这事内情挺复杂的。有兴趣的,可以参见“历史上真实的赵括”一文,估计能多了解许多事情。
很多历史事件,都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继而,李亚峰又解释,当时赵国让赵括顶替廉颇为主将,秦国也随之,秘密请武安君白起前往换了主帅。
对此,赵括不知情,他还以为对方依然是秦将王龁因此,失败是有原因的。
古代信息不畅通,不能详细了解敌情,也是有情可原的。
接着他还主动提起另一个悲催的古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里面的那个马谡。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战略家、将领。
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
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此后在三国演义中,有了“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广为熟知。
李亚峰问李铁如,知道不知道马谡?
李铁如回答,知道啊不就是失了街亭,令蜀国腹地空虚,逼得诸葛亮不得不冒险使出“空城计”诈骗司马懿,侥幸躲过灭顶之灾的马谡吗?
李铁如心里暗暗好笑,难道这哥们也有什么令人同情的地方吗?
挥泪斩马谡。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
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
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
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
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岂不知,自负的马谡到达街亭后,根本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678看678k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