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镐的棋有一种明显的“避战意识”,他总是选取简单、稳妥的定型。
即使能杀对方的大龙但没有绝对的把握,李昌镐还走的是“不战屈人之兵”的路线。
而反观李昌镐的输棋,绝大部分都是涉及到复杂计算、激烈战斗的棋局。
马晓春在1996年东洋证券杯决赛第二盘、真露杯的胜局、1999年的春兰杯这三盘漂亮的快心之局,都是在错综的局面、复杂的战斗下大获全胜的。
至于俞斌、周鹤洋和小林觉赢李昌镐的棋,也都是通过攻杀获得大便宜,优势大得无法让李昌镐的官子逞能。
“简单大师”李昌镐确实不喜欢战斗,也不擅长战斗。
世界上的一流女棋手,大多都是棋风凶悍、好杀好斗的,芮乃伟就是集大成者。
芮姐姐完全是一个“血衣人”,她就是崇拜战斗,就是寄予通过战斗解决一切,你不出血她是不痛快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芮在国内固有的风格十年来,她行色匆匆,但本色依旧。
国手战那盘形成激烈的对杀,李昌镐有一举制胜的机会,可李昌镐没下出来。
纪念对局中,芮乃伟不顾一切地打入,胁迫李昌镐两块棋的死活,而李昌镐忙中出错,大败而逃。
其实,李昌镐对自己不好战斗的弱点也非常清楚也正因为如此,他很欣赏老曹、刘大犀利的风格,他在最近的对局中也多次挑起战斗,希望能够早日完善自己的棋风。
李昌镐希望自己练成兼有简单和复杂的“左右手互搏术”,那样才是真正的绝代高手。
可是,李昌镐上一代的宗师吴清源也说过“不搏二兔”。
李昌镐究竟能不能练成呢?绝顶高手强如李昌镐者,也为了自己中盘战斗力薄弱而苦恼不堪,何况李铁如这等业余低手?
此处顺势说一说围棋界独特的等级制度,段位制的前因后果。
以便很可能不会下围棋的大家,能够对高手、低手有点量化的区分。
说到围棋,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是五千年文明文化的代表之一。
围棋是典型的智力竞技游戏,在其领域内区分棋手的等级是非常必要的。
在围棋的专业领域技术等级的称谓段位。
围棋的段位来源于日本,大约在300年前日本的江户幕府时期创始了围棋的段位。
追溯中国围棋发展实施等级制的源头还要从1961年说起,当年为了迎接日本第一次围棋代表团来访,国家体委组织了全国围棋集训。
陈毅副总理在接见集训队时说到中国围棋的发展要实施等级制,这个等级称号叫什么名字,请大家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