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并不是空洞虚幻的哲学思想,而是实用主义,适用于各行各业。
它博大精深,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解读。
例如可以理解成:学以致用知易行难曲线救国变通以良知为基础,大智慧行事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只有大目标,而没有具体可执行可分解可测量的步骤,只是空谈。
我们在系统地解释知行合一之前,先反思一下传统圣贤之道的弊端,而知行合一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这些弊端。
例如,追求传统道德经、庄子、孔孟之道思想的年轻人。
往往是只有名,没有利,如海瑞、于谦等清官一辈子被打压,穷困潦倒,还有坚持理想的梵高等艺术家也都是这样悲惨的命运。
活着的时候收不到效果,往往到老年或者死后才有效果。
这些好歹是史书留名的,更多追求圣贤之道的人更糟糕:空洞的圣贤理论不但不能在现实中应用,还成了负作用,所以这些人大半生都是平庸度过。
并且追求圣贤境界的人,往往冷漠、清高,眼高手低,只爱陌生人而忽略身边人或事,往往以善小而不为。
连自己都混的很平庸,更不要说帮助别人了。
“知行合一”的好处。
运用知行合一工具,可以名利双收可以现实应用,及时获利可以名垂千古,史书留名。
凡是成功的人,都有很高的境界。
自古以来境界不高的人,贪婪算计的没有一个能成大事的。
追求知行合一,境界高,宽阔的胸怀可以广纳贤才,收获人心,成就伟业。
在追求高境界过程中,才能更有动力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最直接的效果是,让别人最短时间相信你的为人,你的成功。
而不是觉得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或者是一个迂腐的人。
利用知行合一这个工具,可以打败比自己强大一百倍的敌人。
最后对自己来说,领悟知行合一,是一种极高的精神享受,其玄妙的快感,比任何精神药品都要过瘾。
说了这么多知行合一的好处,那么我们都急切想知道怎么样才能真正领悟知行合一,并运用这一强大的工具。
关于“知行合一”的这些讨论内容,只能促进你去实践因为没有实践,你了解了也是白费,知行合一就是要你把这些智慧应用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否则不叫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思想的创始人王阳明跟其他的圣人、哲学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不是理论派,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论加实践派。
他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政务和军事活动。
那么我们就从王阳明悟道中来深入了解知行合一吧。“人的知识是学出来的,人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人的境界是修出来的”。
掌握知行合一,不仅仅是靠学习知识,而是要在实践中磨练出来。
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就是在实践中完善“心学”和“知行合一”,并最终悟道,“修”出来的。
王阳明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知行合一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仅仅是死了以后才出名,而且活着的时候也风光,有权有势。xs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