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公。”苏锦立即喊了人。
徐公公约莫四十多岁,面白无须,神色严肃,闻言应了,道了声,“韩娘子随我来。”
随即转身往前走去。
苏锦和梅香跟上了徐公公的脚步。
走过宫门,苏锦便觉得气氛似乎沉重了一些,迅速抬眼看了一下,只见朱红宫墙高高耸立,遮挡住了视线,叫人看不透这重重宫墙后面都有些什么。
进了宫门,走过长长的一段宫道,又进一道门,再走一段,苏锦默默的在想,皇帝每天住在这么大的地方,他真的有把自己的家彻底走过一遍吗?
他多久才会像狮子老虎巡视自己的领地一样巡视一遍这个皇宫呢?
后来一想,皇帝出行似乎不是坐轿子就是坐马车,应该不会沦落到和她一样用双脚走的命运。
然后苏锦就觉得不公平了,凭啥她去见这位皇帝就得走这么长的路啊?轩辕澈在她面前都没摆过这么大的架子呢!
就这样胡思乱想着,直到前面徐公公提醒一句,“御书房到了。”
梅香在后面听的心惊,她本以为是太后娘娘召见苏锦,直到进来之后发现路线不对,才在心里猜测,莫非这位韩娘子是来见圣上的?
结果还真是。
走进御书房,苏锦首先注意到的不是书房里有几个人,而是宣帝背后的那幅舆图。
那是一幅大业疆域图,北至北风山,南至南海,西达昆仑,东至东海,然而现在真正属于大业的疆土,却只有中间很少的一部分。
苏锦的目光落在中间那道如同天堑一般的大江上,这条大江的入海口处,就是赵振驻扎的黑水军所在的陈州。
就在苏锦的目光还在舆图上流连的时候,徐公公忍不住戳了戳苏锦的手臂,“韩娘子,见到圣上还不行礼?”
苏锦这才醒悟过来,目光落到眼前的男子身上,宣帝看着还不到三十岁,眉心却已经皱出一个褶子,应是长期犯愁所致。
他面容清瘦,肤色偏白,是一种长期不见阳光的白,眼袋有点重,黑眼圈更重,也不知道他多久没好好休息了。
苏锦上前跪下,行了个大礼,“苏锦参见圣上。”
宣帝立刻挥手让人把苏锦扶起来,“快些平身,韩娘子此回居功甚伟,我召你进宫只是想和韩娘子你商讨一下。”
苏锦起身,顺便环视了一下这御书房,看到里面除了宣帝和轩辕澈以外,还有两个人,一名年纪约莫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絮着胡须,自从苏锦进来之后,就一直在伸手抚须,似乎很宝贝那胡须的模样。
另一外一人则看着不到三十,精神头很足,一双眼睛炯炯发亮的,盯着手中那本锻冶百方。
苏锦猜他就是那位工部尚书,徐今所在的泽工局的老大,宋怀礼。
果然,接下来宣帝就向她介绍,“这位沉迷看书的是工部尚书宋大人,这是户部尚书南风遥南大人。”
苏锦接连向两位大人行礼,看着管着大业钱袋子的南先生,这位南大人似乎对她很有兴趣的模样。
宣帝咳了一声,拉回了苏锦的注意力,“上一回韩娘子献上盐论,今年至今为止,国库不仅省了好几万两银子,还赚回来不少。”
“如今有了这锻冶百方,不知道我大业的国力要增强多少,这是多少感激都抵不上的,不知道韩娘子可有什么想要的?”
苏锦没想到这个宣帝也和轩辕澈一样,这么直接,不过她还挺喜欢的。
轩辕澈见苏锦没有说话,以为她是在这种地方不敢说,便开了口,“韩娘子,我和皇兄都以为,你想要什么,亲口问你比较好。”
“你不用怕,直说就好。”
苏锦看了一眼轩辕澈,她并不是不敢说,而是怕说了,在场的人都要被她吓到。
沉吟了一会儿,苏锦还是试探着开口,“我比较想知道,有了这本书,还需几年,江南可尽入君囊?”
这句话,苏锦是看着宣帝的眼睛说的。
宣帝一震,不由得仔仔细细的打量眼前的女子,身量不高,也不过到他胸口再多一点点罢了,看着就还像个孩子一样。
但是就是这个看着还没长大的小姑娘,站在那里问他,问他什么时候将江南全部收入掌心。
这口气,他喜欢!
“韩娘子好大的口气!”宣帝沉沉道,随即一拍桌子,“不过我喜欢!”
“韩娘子以为几年比较好?”
轩辕澈和南风遥一起叹气,难不成眼前这位小姑娘觉得几年能收复,他们还真能几年收复不成?
苏锦还真认真思考了一下,“五年吧。”
轩辕澈倒是觉得苏锦一向不说大话,闻言问了一句,“韩娘子此话可有根据?”
“我胡乱猜的,说错了你们可不能怪我。”
当下宣帝大手一挥,“无人责怪于你,我们都想听听,你的理由。”
苏锦想了想,开口道,“有一句话我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过,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宽泛一点说,这个经济基础我指代一下,就是指民众的生活水平,这个上层建筑指的是就是这里。”
苏锦指了指地面。
南风遥眉头一锁,“韩娘子的意思是,上层建筑指的是皇城所在,即朝廷?”
“差不多吧,上层建筑指的是国家的权力机构。”
“当然这是宽泛的说法,”苏锦可没有把马克思老先生创造的理论仔细叙述一遍的想法,她也不想让自己显得太特立独行,“说直白一点,那就是大业乃是应运而生,这里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但是反过来,上层建筑要推动经济基础的进步。”
“也就是说,现在虽然我们内忧外患很严重,古人也有攘外必先安内的说法,但是主要的问题还在于,人民不够富裕,钱不够多,我们太穷!”
苏锦说的斩钉截铁,在场其他人都心有戚戚焉,确实他们没钱。
“增加税收的方式是什么?增加税种税赋?不是,而是扩大基础,也就是当民众的平均收入变多了,那么税收自然增加了。”
“圣上很英明,已经颁布了很多适用于休养生息的政策法令,但是休养生息的关键还是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更进一步。”
苏锦随手拽了一张纸,然后在上面画了写了几个字,顺带画了箭头,把她刚才说的东西简明扼要的表达了出来。
“之前,我无意中得到了盐论,解决了盐价居高不下的问题,而那些原本会流入江南巨富手中的钱分流了,一部分到了老百姓的手上,一部分进入国库。”
“然后泽工局发明了四转织布机,目前刚进入应用阶段,我有自信,这样的机器能在三到四年之间遍布北方各大织坊,就算是江南,五年内也必然能推广开来,再然后就是铁。”
苏锦突然狡黠的一笑,“晋王是不是只注意到了书后面的武器,却没注意到后面还有一部分农具?”
轩辕澈一愣,他昨天看到武器护甲那边就已经激动的不行了,真的还没注意到后面还有农具。
“冶铁技术的推广到成熟,到各类铁制工具的普及,诸位以为,五年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