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非常后悔,因为她心里明白,现在大唐初建,国势未稳,民心未定,不仅仅匡扶天下、华夏一统的大业未知何时才能够实现,即使是在成就了霸业之后,大唐仍然会面临不少大大小小的外敌,如突厥,吐谷浑,契丹等等,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要实现海内升平、海外归顺这么一个鸿图伟业,似乎二弟李世民比阿兄李建成要更强一头高一筹。
遑论个人能力二弟比阿兄强,就看他们各自身边的人也能见个分晓,阿兄周围的能人也就只有朝中那个长于拍马屁的裴寂,加上自己府上的谋士王珪,以及刚刚投奔而来的魏徵相比之下,二弟身边聚集了文可安邦的谋士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以及武能定国的将领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秦叔宝、程知节、王君廓等。要说安邦定国,二弟这边显然要大大强于阿兄阵营。
李秀宁的想法千真万确,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决定因素不是兵力的多寡,而是人才的强弱!那年头,往往凭着一人的才略和计谋就可以定天下立邦国,这样的例子在华夏历史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李世民在仅仅18岁这么一个年纪就能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能不说在这方面他有天赐禀赋。关键是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环境,他都能够清醒地坚守这一点,不断挖掘重用人才,一直到他离世而去。
相比之下,长兄李建成虽然个人能力不在李世民之八、九以下,但他不善于发现、爱惜和使用人才,更多的是笼络朝臣和宫妃,以争取他们和她们的支持。
坐在一旁柴绍看到平阳那阴郁的样子,以为她可能是因为连日来的长途奔波所带来的疲惫,因此也没有吱声,只是将她紧紧搂住。
他们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府邸。
平阳躺下身后,却久久不能入睡,白天父亲跟她谈及的事情在她脑海里搅起层层波澜,经久不息。
她最害怕的就是父亲和太子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和储位,做出对二弟不利的事情来,她觉得此事不可等闲视之,必须立即做好各种应对措施。
由于三天后就要启程赶回娘子关,她决定明天一早就去见四妹,一块商量一个法子,她知道四妹点子多,一定能够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防止或应对父亲和阿兄可能会对二弟做出的不利行动。
见到三姐,四妹不知道有多么的兴奋,她拉着平阳的手,泪水顺着小脸唰唰的往下流,都已经是做娘的人了,却还像小时候那样,一头栽进平阳的怀里,一会哭一会笑地抽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