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老家伙们的乐趣(2 / 2)窥唐首页

打开木匣的一瞬间,金光扑面而来,光影四射,金辉耀眼。待眼睛适应后,却见一纯金打造的金盘映入眼帘,金盘边缘镶嵌了各色奇异的宝石,盘中纹有一支挂满石榴的树枝,石榴饱满裂开,漏出鲜红的果肉,上手一摸,果肉竟是以红宝石镶嵌而成,寓意多子多福。

围观的众人还未喘口气,校书郎已打开了另一尊金盘,确是纹了两条互相追逐嬉戏的鲤鱼,寓意年年有余。

只听校书郎禀气长声呼道:“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礼送太子与皇孙,多子多福,年年有余金盘一对,记!”

人群瞬间纷闹起来,吵嚷中有人不禁后悔自己送的礼物太轻,旁边的同僚忙低声提醒道:“那打铁的可是实封一千三百户,你我就是倾家荡产,也难相比。”随即相视一笑,也就释然许多。

远远听到校书郎的记报,再看看议论纷纷地人群,侯君集余光瞥向随从手中的贺礼,不由吞咽口水,心中默念:重在耳目一新,别出心裁……

“不敢与鄂国公相比呐!”

李勣说时,从怀中摸出一三寸见方的木匣,递与校书郎。有了先前尉迟敬德一出手惊艳当场,人群又纷纷拥挤了过来。

然而打开的一瞬间,众人不由暗叫失望,那木匣中盛的仅仅是一件巴掌大,通体滑润的和田玉牌,玉牌中工工整整雕刻一尊观音,这种玉牌在东西两市各家玉器坊,随处可见,即使原料再珍贵,也不过一玉牌观音而已。

“见笑,见笑!”李勣毫无愧色地向众人抱拳道。

送礼本就是一份心意,只要不逾越礼制,过于奢靡,别人也不好说甚,各自打着哈哈,全当没发生一样。继而不断有公侯送上如李勣一般不甚贵重新奇之物,人群逐渐没了兴致,略有松散之象。

这时一身形俊朗,猿臂蜂腰,紫面美髯,嘴角挂着甜笑的中年挤进来,一身赤袍傍身,分外挺拔,俨然看不出已是知命之年。只见他星眸灿动,声音温和富有磁性:“与两位君侯相比,程某这份小礼物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知节兄莫不是又别出心裁了吧?”

随着李勣的朗笑,家令寺檐下翘首眺望的李义表终于认出了这位中年,正是此前李勣招手之人,确是没想到这人竟是自贞观以后,为数不多,留在长安镇守的卢国公程知节。

“不敢、不敢!”程知节连连摆手,一本正经道,“自闻听皇孙即将临世,程某每日都在思索寻觅一件能与我大唐皇孙相配之物,然而兜兜转转,皆是不尽人意。直到昨日,程某游逛于延寿坊,那牡丹阁掌事邀我观赏一件奇物,我见之新奇,便想着收来,与皇孙做个玩物。”

说时,从怀中摸出一三寸见方,纹有牡丹阁纹饰的木盒,从中取出一斑斓繁多的璞玉,那璞玉外形像是一块薄如蝉翼的玉叶,叶脉、叶缘栩栩如生,四角卷曲向内,聚于一孔之上,形成四道极美的拱桥。

孔下有一柄支架,只见程知节递近嘴边,轻轻吹动,四角玉叶竟紧随他口中吐出的气息旋转不止,玉叶中的斑斓在旋转中渐而形成一道圆弧,愈发波澜绚丽。

众人不由睁大了眼睛,有人越看越觉奇妙,不绝惊叹:“竟有如此妙物?”

“倒是有些像灌溉水田的天车!”

闻言,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回身寻觅那提点之人,却是发现乃司农寺的王少卿,也就不觉奇怪了。

“王少卿所言正是,那牡丹阁掌事言其名为‘风车’,程某瞬间就想到了灌溉水田的天车,只是那天车甚是硕大,不能与皇孙把玩,倒是这风车小巧玲珑,奇妙美观,其名中又有‘风’字,正是皇孙随手把玩间,我大唐风调雨顺,时和岁丰也!”

“就这也能说出花来?程大头果然是程大头,牙尖嘴利。”侯君集满是不屑地撇了撇嘴,同时也对随从手中的白釉黑花太子纹罐有了信心。

正欲取来前去与程大头的风车一较高下之时,重明门内显出一个一瘸一拐的身影,近前向一众公侯长施一礼:“诸位君侯有心了,承乾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