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人(1 / 2)晋末长剑首页

接见完高句丽使者后,邵勋又收到了辽东的消息。

看落款应是九月中旬发出的,那会应该已经接近停止大规模海运了。九月以后,辽海风高浪急,就只有重金悬赏的通讯船来往辽东、东莱两地了一一此时渤海其实是分成几个区域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名字,邵勋令统一称为辽海。

九月初的时候,慕容仁、慕容在安市一带爆发激战,后无果而终,各自罢兵。

关键时刻,左飞龙卫二千四百骑自马石津出发,奔至平郭城外驻扎,帮慕容仁稳住了人心,战事结束后退回马石津,以黄头军五千人相代。

经历了三个多月时间的运输,马石津已存有八十余万斛粮食,营房也基本造好了。

渡海之兵计左飞龙卫府兵及部曲九千余、万胜军第一营万人,总计约两万众一一青州丁壮已然回返。

不是不想渡更多的人,而是这年头跨海运输能力就这个水平,差不多已是极限了。

前有汉武帝攻卫氏朝鲜,楼船将军杨仆率七千人登陆列口(大同江入海口)。

后有唐太宗以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师江、淮、岭、兵四方,长安、洛阳募土三千,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泛海,登陆辽东。

两者相差数百年,组织跨海登陆的规模从七千人变成了四万多人,反映了航海技术的进步一一当然,从山东跨海至大同江口和至辽东半岛,两者难度本来就不在一个等级上,

去辽东容易太多了。

邵勋夹在两者中间,也就只能组织起这个规模的登陆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只要道德水平足够低,更大规模的跨海登陆也不是不可以,赌命罢了。

历史上石虎派横海将军桃豹、渡辽将军王华率十万水陆军士自漂渝津(天津附近)出发,攻击辽西的段部鲜卑一一却不知有没有成行。

又以渡辽将军曹伏率军士成守海岛,前后运送三百万解粮食供食用,还用三百艘船只运送了三十万斛粮食给高句丽,资助其攻打慕容鲜卑。

典农中郎将王典率一万多军士常年在海滨垦荒屯田,于青州督造船只一千艘,随时准备攻打前燕。

只能说石兽是真的没数,也不在乎人命。在他眼里,渡海死个万儿八千人可能真不是事,他一次发神经屠的人都不止这个数。

邵勋虽然是灵活的道德底线,但真不至于堕落到石兽的程度,他甚至不要求在十月后强渡辽海,目前只打算在辽东半岛保持军事存在,辅助支援慕容仁罢了。

哦,对了,慕容仁已经接受玄郡公的册封,老实了,或者说他的情况比较危急,慕容是真的要他死。

邵勋在阅览这些消息的时候,身边跟着汉王邵渥、燕王邵裕二子。

他一边看,一边随口解析:“辽地极为广阔,千年以来汉家只控得傍海一线,何也?

天气相对温润,不似北边那般苦寒。”

说到这里,看了眼虎头,道:“宇文十二部所居之处,比平州可冷多了,虎头你去过,可有所觉?”

“儿是夏天去的,只觉野花遍地,水草丰茂。”邵裕说道。

邵勋摇头失笑。

“阿爷,四兄是不是要去辽东?”邵渥突然问道。

邵勋、邵裕同时看向邵渥。

这事还没有大肆宣扬开,只有少数人知道,邵渥从哪打听到的?

邵渥见两人齐齐看向他,无奈道:“儿从阿娘那里听到的。”

邵勋收回目光。

邵裕则搂着邵渥的肩膀,道:“十一弟,舍不得我?”

“四兄,你去了那里会不会挨冻?”邵渥担忧道。

“烧炭就是了。”邵裕笑道:“自汉以来,从中原去平州诸郡为官的不知凡几,他们难道都冻死了?”

“也是。”邵渥点头道。

“虎头,前汉时长安有起烟熏地之暖殿。你若嫌冷,可于宫中制炕床。”邵勋说完,

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下“火炕”二字,然后又解释了一番。

“高句丽人有吗?”邵裕问道。

“兴许有,兴许没有,我亦不知。”邵勋说道:“管人家有没有,你自己建就行了。

阿爷让少府发甄官署工匠一百家予你,你届时看着办。”

虽然说不知道人家有没有,但邵勋知道大概率是有的。至少在唐代渤海国时期,黑水鞋已经普及此物,成本也不高,属于东北地区的刚需之物。

不过此时平州诸郡却几乎见不到火炕,可能是没有北边那么冷,也可能是东北的原始森林太多了,烧炭取暖也能过冬。

邵裕闻言点了点头,对未来在辽东的生活多了几分信心。

平心而论,父亲真的是把平州最好的一处地方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