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只有退潮后,你才知道谁在裸泳(2 / 2)这个导演睚眦必报首页

“虽然没有看过,但是现在就说双标是不是为时尚早?”

“我寻思着,如果没有前面两部电影的评价,或许他评价《你好,李焕英早就被曲解成不知道是什么样了。”

“等电影上映看了再说,暂且不做评价!”

而反对者则嘲讽他“又当又立”,嘴上批评实则暗捧:“‘针脚歪歪扭扭但特别暖’?这不就是变相夸吗?换别的电影早被他喷成筛子了!”

“呵呵,资本家的嘴,骗人的鬼,当初《妖猫传他怎么就没有这么评了?

阴阳评论,先阴后阳,还是先阳后阴,人家玩的是炉火纯青啊!”

“你品,你细品:

《唐人街探案3:一部成功的商业片,只要你不把它当推理片看!

《刺杀小说家:第一遍看不太懂,需要二刷!

《你好,李焕英:像妈妈织的毛衣——针脚歪歪扭扭,但穿在身上特别暖。

前面两部全是先褒后贬,明褒实贬,而后者却是典型的欲扬先抑,明贬实褒!

学着点,这就叫陈默式驰名双标!”

更有影评人直接开炮:“陈默的‘情绪价值论’本质是资本话术——用‘好哭’掩盖电影本身的缺陷,让观众为廉价感动买单。”

一时间,可谓是舆论喧嚣。

支持者也好,反对者也罢,都在坐等最终的决战。

那就是春节档几部电影的正式公映!

毕竟,电影都还没看,你说个鸡儿!

终于,2021年春节来了。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

几部春节档电影纷纷粉墨登场。

曹雨作为推理片爱好者,对于目前国内的探案电影第一ip《唐人街探案可以说是期待已久。

虽然他不是陈黑,但是对陈默在此前给予《唐人街探案3的评价还是相当不满的。

主要是觉得,太贬低这部电影了。

这个ip的影迷可不少,可以说对陈默不满的人,这些人占据了主力地位。

而第一批在大年初一就跑去影院看这部电影的人,大多数也都是这个系列的影迷。

曹雨早早买好了《唐人街探案3的imax场次,还特意发了朋友圈:“倒要看看被陈默贬得一文不值的电影到底有多烂!”

放映厅里座无虚席。开场半小时后,曹雨就皱起了眉头——因为他发现,陈默特么的居然还真的是实话实说。

甚至于他觉得陈默的评价,都特么的嘴下留情了。

可以说第三部他的期待感有多高,这会儿落差就有多大。

推理情节漏洞百出,广告植入生硬得令人尴尬,王保强的夸张表演更是让整个影厅都弥漫着尴尬的气息。当看到“东京热“的谐音梗时,他终于忍不住在黑暗里翻了个白眼:“这特么的就是投资八个亿的定制制作?”

不过,哪怕是这样,他还是对这部电影抱有期待的。

毕竟《唐人街探案第一部的结局部分的大反转,可以说是点睛之笔。

他还在期盼着,最后能来个反转。

然而结果却是当q的身份揭秘之后,他是真的被“惊喜”到了。

他回忆起陈默说的:“别当推理片看”。

之前还觉得陈默太苛刻了,可是现在,他突然觉得,陈默真的是客气了。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之前他有多爱这个系列,这会儿就有多郁闷。

散场时,周围观众的抱怨声也是此起彼伏:

“推理部分还不如前两部。”

“全片最好笑的就是q的身份揭秘!”

“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陈默那么吐槽了,太失望了!”

“陈默说的太特么的对了,简直是我的嘴替了都,我猜了整整两个小时,最后发现凶手是……导演的想象力!”

“王保强的表演依然稳定!我之前还以为陈默这是在真夸,现在才发现,阴阳大师不愧是阴阳大师,特么的唐仁这个角色真的是十年如一日地聒噪、油腻、低俗,真是……不忘初心!”

“还有刘浩然的脸还是那么能打!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解读:虽然秦风在这部电影里的智商忽高忽低,但没关系,帅就完事了!”

“长泽雅美演技炸裂!虽然她的角色动机成谜,但哭戏真的很美,美到让人忘记她为什么哭……”

“不是,难道没有人觉得,最后‘q组织’亮相,那cg质感,让我简直梦回《爵迹!”

听着周边的观众的吐槽声此起彼伏,曹雨摇了摇头。

不管《你好,李焕英怎么样,可是陈默评价《唐人街探案3的确真特么的中肯!

而另外一边,《刺杀小说家的放映厅,比《唐人街探案3这边还要离谱。

“赤发鬼出场像网游boss战,打完才发现和主线剧情没啥关系。”

“雷大头全程‘我女儿呢?’的迷茫脸,演得我都替他迷茫。”

“陈默说‘二刷’是给面子,真相是‘一刷看完想退票’。”

“特么的你说剧情逻辑傻逼也就算了,关键是台词尴尬的我想抠脚好吧?

雷大头抡着加特林喊‘人间大炮’时,我悟了:这根本不是奇幻片,是导演用140分钟证明‘只要特效够,剧情再扯都有人买单’的行为艺术!

而我特么的居然还真的买单了!”

“陈默说‘需要二刷才能看懂’太委婉了!翻译过来:第一遍被雷到外焦里嫩,第二遍才能发现导演埋的‘我是神经病’彩蛋!”

与此同时,另一家影院里,当《你好,李焕英的片尾字幕滚动时,放映厅里的灯光缓缓亮起,许多观众仍坐在座位上,低头擦着眼泪,或是沉默地回味着最后的反转。

有人小声嘀咕:“陈默那句‘针脚歪歪扭扭但特别暖’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前面那些碎片化的笑点,现在想想全是为了最后十分钟的刀子做铺垫。”

有观众红着眼睛说:“特么的陈默说这是'针脚歪歪扭扭的毛衣',但没人告诉我这件毛衣这么扎心啊!”

“说实话,前面看的的确稀碎的像看春晚小品,不过最后的10分钟反转,明明知道丫的故意在煽情,可我特么就是想哭,而且也想妈妈了!”

走出影院的观众们纷纷掏出手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

一位网友发帖道:“刚看完《你好,李焕英,现在眼睛肿得像核桃。陈默的评价一点没毛病——技术上是糙,但情感冲击力太强了,最后反转直接把我刀傻了!”

这条帖子迅速被转发,评论区里挤满了共鸣者:“同感!前面觉得就是普通喜剧,结果最后十分钟直接哭爆!”

“陈默说‘好哭’真是客气了,这特么是‘好哭到崩溃’!”

随着《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你好,李焕英三部电影的上映时间拉长,关于三部电影的评论也开始发酵。

有影迷将三部电影的观众实时反馈截图对比:

#《唐人街探案3#话题下满是“推理拉胯”“广告尬出天际”的吐槽;

#《刺杀小说家#则被“剧情稀碎”“特效救不了逻辑”刷屏;

而#《你好,李焕英#的热搜下,虽然也有“镜头语言生涩”的批评,但更多是“哭到口罩湿透”“后悔没带纸巾”的情感共鸣。

舆论的风向开始微妙转变。此前嘲讽陈默“双标”的网友中,不少人悄悄删掉了梗图,转而发问:“所以……他其实只是实话实说?”

一位影评人连夜修改稿件,在专栏中写道:“必须承认,陈默对三部电影的预判精准到可怕——他用‘别当推理片看’点破《唐探3的投机,用‘需要二刷’暗示《刺杀小说家的混乱,而对《李焕英的‘毛衣论’,恰恰揭示了商业电影中技术缺陷与情感价值的辩证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