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 做股票的修行(1 / 2)新时代的浮沉首页

从国共历史变迁中,可以看到很清晰的得失守恒演绎路径:老蒋不务实,贪多,德才不足以让他承载天下,靠投机得了天下,最终被比他的思想更优秀更健康的对手,夺去了。

我们读历史时,以为这只是双方发展的结果实际上,这何尝又不是,天意用得失守恒原理吹奏的一曲历史之歌呢?

今天,在工业时代,土地的农业产值有限。

交通区位,对工业、服务业,影响更大。

南方,再次成为经济发展重心。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长子”,这几年经济增长,基本停滞了,还不级美国这么大一个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当下流行说:“投资不过山海关。”

特伦普上台后,还能把规模高达20万亿美元左右的美国经济巨轮,推出四五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不得不说:“特老头,搞经济建设,还是有几把刷子。”难怪可以上台两年时间,搅得世界经济贸易风云四起!

按理说,东北人均也不高,一万美元都不到,相较美国人均六万美元,还有很大成长空间,地理区位条件,比大西北还好,为什么西北各省,增长,都还有六七个百分点的中高速水平,这里怎么就没有增长了呢?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问题了。

市场通过价格调节资源配置。

最初,新中国成立,东北有机会,很多人“闯关东”。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南方沿海城市对外开放,发展起来了。大家又开始“下海淘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国家市场太大,运作空间太大,很容易出现此起彼伏的情况。起时,不止是一区之力助飞伏时,一区之力,也要往其它方向跑,如此衰落,自然比其它地方压力更大。

新疆人,去南方,多以卖核桃,大饼,烤羊肉串为主兰州人,卖拉面为主西藏,青海,宁夏人,出来的少。

相比之下,东北人出来,把过去攒下来的资本和现在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带走了。很多东北人,冬天在海南过冬。海南一些地方,以东北人为主。仿佛,他们才是海南人。

过去,全国的人才和钱去东北。

现在,东北的人才和钱,都往外流,连本区的钱和人才都往外走,这怎么发展?

像我这种贵州人,虽然也去了深圳但贵州过去,不像东北。贵州过去很穷,就没发展起来过。

我也算不上贵州的人才,我出来时,成绩很普通。

我姐夫那出来闯的黄同学,还是老师不要的学生。

我们都是没什么更好的去处,才“下海”。

我们这样的人,对贵州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贵州的钱和人才,都谈不上外流,因为压根就没有什么基础反而是这几年,还吸引了不少投资去贵州。

贵州作为落后地区,借助后发优势,这几年,增长一直10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

大西北诸区,也是一样的道理。

东北,想要再次活跃起来,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变成现实,得想办法完成两个重要任务:

一、把本区的钱和人才留住。

二、搞新的,有长远核心竞争力的特色项目,把外面的钱和人才吸引回去一部分。

为此,需要做的具体事情可能有:

1借助辽阔的土地优势,激进试点保障房,公租房制度,把优秀学生,吸引一批过去,让他们毕业后,可以低成本安家落户,把长期大利留在本区。

2铲除工商业发展行政障碍,严防官压商行为。

3开发和扶持新兴特色经济项目,加大优惠。

想像滑雪这种项目,那么宽的地,为什么圈起来收费?就像南方城市搭建免费公园一样,雪地是东北的优势,就该建很多以滑雪为主题的免费服务公园,带动就业和消费。为什么要“一夜障目,不见泰山”?如果全国老百姓都知道,冬天可以来东北,免费四处滑雪你甚至再给他们报销路费和住宿,就是吃,购物,也能让冬天本来萧条无人的餐饮业火爆起来。

就知道盯着别人兜里那几个钱收费,什么时候学会“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

先把人服务好,整满意而不是让人害怕和恐惧来你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