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以前,“荼”字由于用法不同,应有两种读音:指苦菜的“荼”读“涂”指茶的“荼”读“槚”与茶音相近。
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中国茶叶传至朝鲜。
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为文成公主与藏王联姻的陪嫁物中,就带去了大批茶叶。
由于当时茶为“槚”字,所以藏语茶字的读音仍为“槚”。
公元五世纪后,阿拉伯人陆续从中国西北边境以茶易货,所以波斯语称茶为ha,俄语为hai日语中的茶字与汉语相同,读音也是h。
此外,印度语、巴基斯坦语、孟加拉语、斯里兰卡语都是h,甚至连葡萄牙语也读为h。
以上这些,其实足以间接证明,我国即为茶的发源国。
茶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
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
它还能吸收放射性物质达到防辐射的效果,从而保护女性皮肤。
用茶叶洗脸,还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减缓皮肤老化。
明代李时珍公元15181593所撰的一本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
李时珍自己也喜欢饮茶,说自己“每饮新茗,必至数碗”。书中论茶甚详。
言茶部分,分释名、集解、茶、茶子四部,对茶树生态,各地茶产,栽培方法等均有记述,对茶的药理作用记载也很详细,曰:
“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
“茶主治喘急咳嗽,祛痰垢。”
认为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的记载,还记载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唐本草说:“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消宿食,利小便”。
汉代名医张仲景说:“茶治便脓血甚效。”
至今,我国民间仍有用茶叶治疗痢疾和肠炎的习惯。
如将茶叶与药物或食物配成药茶,则疗效更好。
如用姜茶治痢疾,薄荷茶、槐叶茶用于清热,橘红茶用于止咳,莲心茶用于止晕,三仙茶用于消食,杞菊茶用于补肝等。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茶还具有抗癌防癌作用。
茶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将近500种。
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黄嘌呤、黄酮类及甙类化合物、茶鞣质、儿茶素、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
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
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钼、锌、硒、铜、锗、镁等多种矿物质。
茶叶中的这些成份,对人体是有益的,其中尤以锰能促进鲜茶中维生素的形成,提高茶叶抗癌效果。